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智囊团”试解原料难题
文章来源: | 2013-06-26
占全球纤维加工量比重达到50%以上的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着原料制约的困境。国内外棉价差的居高不下,化纤原料价格的持续低迷且走势难料,以及毛、麻、丝等天然纤维的日益减少,成为压在纺织工业身上的一座大山。

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暨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观点集粹

本刊记者 欧阳潇 冯超/文 欧阳潇 潘峰/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受纺织原料等关键因素制约,中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力大大被削弱,甚至有纺织企业直言:“不解决原料问题,我们真的要完蛋。”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前不久召开的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暨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受到了国内外纺织行业人士的密切关注。会后,本刊针对业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做了专题报道《破解原料困局》,在业内引起热烈反响。本期再次对会议进行全景回顾,重点对发言嘉宾观点进行摘要解读,以求从各个角度反映原料问题,并得到行业内外的共同重视。

 

问诊行业

中外专家把脉纺织原料

    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暨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上,来自中央、省、市的领导,国内外纺织领域的专家,国内外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悉数到场,为纺织原料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他们的真知灼见给行业破解原料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建议。对此,本刊从原料的政策性、多样性、国际性、市场性四个方面,摘录专家的讲话重点,希望能给行业企业带来新的启示。

 

政策性

    当前,纺织原料尤其是棉花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政策上的制约。在本次会议上,来自政府层面的专家领导以及纺织行业的领导针对纺织原料如何结合政策,提出了新的建议。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处长 龙熹

棉花产业很有潜力

    我国棉花发展很有潜力。面积有潜力,基础设施有潜力,同时还可借助科技潜力。目前我们将以满足国内消费品的需求为目标,重点是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强化科技的支撑,来实现棉花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到2020年,我们要把棉花的种植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以上,实现总产750万吨,这是我们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周广胜

全力优化中国棉花种植

    目前我国有三个重要棉花产区,分别是新疆、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三个重要的棉花产区长期的温度比较高,对棉花生产有很大影响。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国家从2007年开始设立了行业项目,每年的行业项目气象部门是1.8亿元。气象部门将从2013年到2020年对行业项目从天气、气候、应用气象和探测四个部分,全面实施新的项目,充分调动各部门能够结合起来,把中国的棉花生产提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勇

纺织迎来众多机遇

    从纺织工业发展的中长期来看,现有国家政策对纺织行业发展很有利。

    一是在中国经济升级版里面城镇化的问题对纺织行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实施,对整个纺织工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二是产业用纺织品未来会对整个纺织工业增长会起到支撑作用。2011年产业用纺织品已经占到了纤维消耗量的21%,预计到2020年左右,产业用纺织品很有可能会成为超过服装、家用纺织品的又一个主导力量。

 

多样性

    在棉花原料受到制约时,新型纤维的异军突起,使纺织原料更加丰富多彩。与会专家学者从新型纤维、化纤以及麻纤维等多个角度,展示出了纺织原料的多样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穆

研发新型纺织原料

    目前纺织原料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问题。无论是天然纤维,还是再生纤维,合成纤维,不能够再占用耕地面积了,更不能占粮食耕地。有专家预测,联合国与全球许多国家进行论证的石油化工原料,也将在2050年枯竭,这对全球合成纤维的生产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纺织原料产业必须开创一条新道路,这个新的道路从总的概念来说,那就是尽量想办法利用可以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可以循环的,对环境友好的资源,在这种资源上开发出一批新纤维。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李鑫

仿棉纤维缓解棉花短缺

    仿棉纤维的研发,一方面可以解决常规聚酯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天然纤维的资源短缺问题。新一代仿棉纤维不是一个单一的品种,而是一个系列化产品,目前分为三个系列:吸湿速干系列、亲水柔软系列、特种防护系列。

    新一代仿棉纤维组织工作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牵头,并组建了一个产业联盟,联盟成员覆盖聚合、纺丝、纺纱,面料和服装整个产业链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努力促进了仿棉纤维的快速发展。

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中国区首席代表 吴艳

让棉花产业链实现共赢

    作为良好棉花发展组织,我们有几个主要的长期目标。

    首先我们是想通过推广良好棉花的种植模式,使得棉花的生产者实现盈利。另外一个是要推广高效、节约用水的生产模式。其次,还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土壤的健康,并且为农场的农民以及工人争取体面劳动。最后,我们还要提高良好棉花在整个供应链当中的追溯性。

良好棉花发展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机构,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打造可持续的良好棉花发展的供应链和共赢链。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 赵向东

原料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化纤行业自身发展来看,在“十二五”期间要发展四大产品,第一个是常规产品的优质化,第二个是高性能纤维,第三是生物质纤维,第四是再生纤维。

    常规产品优质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发差别化纤维,二是开发功能性纤维。高新技术纤维方面,目前很多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等。生物质纤维要实现原料替代,即逐步向生物植物和海洋要原料和资源;实现过程替代,即生产加工改为生物方法;实现产品替代,即要可降解可循环利用。循环再生纤维方面,即要注重循环,材料要可回收可降解。

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 许吉祥

培育种植基地解决原料短缺

    为做强中国麻纺织制品,我们要从源头上抓紧解决麻纺织原料依赖进口的问题,以及提高国产麻纺织原料品质和等级。

    从2011年开始,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在全国已建立了优质麻纺织原料种植基地,并坚持科学种植方法,重点培育和大力提倡发展雨露亚麻基地、无刺痒苎麻基地、低碳黄麻基地、绿色环保大麻汉麻基地。与此同时,还瞄准市场,加大力度研发麻纺织终端产品,积极开发推广中国麻纺织内需市场。

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副会长、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 张华

汉麻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汉麻的应用历史已经非常广泛,虽然比较传统,但是有非常多的现代特性,它有很好的生态性,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种植。汉麻是很好的资源产物,有非常好的环保性,它对各种各样的污染耐受能力非常强,它在各种环境下都可以种植。

    通过对汉麻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我们发现,汉麻既是一种传统的植物,也是一种综合利用开发的高质生物资源,通过对汉麻的开发,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工业产业链,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汉麻这种天然的传统植物变成纺织产业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